近年来至德投资,东山镇立足资源优势,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在巩固传统农业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
近日,东山镇500余亩苹果挂满枝头,预计产值300余万元,300余亩佛手瓜硕果累累,预计产值500余万元,不仅带动了周边大量村民就近就业、稳定增收,更丰富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东山镇:苹果产业“旺”就业增收“稳”
盛夏时节,走进东山镇苹果种植地,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昔日的荒坡如今成了增收致富的“金山”。
据了解,今年种植的500余亩苹果预计实现产值300余万元。
东山镇地处高原山区,海拔落差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明显,为苹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独特的立体气候与富含矿物质的红壤,赋予了苹果“脆、甜、香”的优质特性。这里产出的苹果,糖分积累充足,果皮薄而光泽好,深受市场青睐。
果园内,处处是忙碌的身影。工人们穿梭于郁郁葱葱的果园间,轻巧地将成熟苹果从枝头剪下,放入悬挂在腰间的果篮里。
[采摘工杨汝琼]:苹果成熟了老板请我们来摘果,从早上7点摘到晚上7点,摘一个多月,一天可以摘400至500公斤,离家也近,也方便。
至德投资
采摘后的苹果被集中运至分拣区,10多名工人围坐在一起,仔细检查每一个苹果的品质,熟练地将果实按大小、色泽分级,确保每一箱苹果都能以最优品质进入市场。
产业兴旺带动就业增收,苹果种植产业为周边农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就业机会。据基地负责人付兴洪介绍,今年是他种植苹果的第十年,十年间,他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精心培育每一棵果树。每年苹果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因此吸纳了众多周边农户前来务工,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弥勒东山红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付兴洪]:我种了华硕和红露两个早熟品种,预计8月底基本全部摘完。今年的产量在70至80吨左右,丰产的情况下能达到100吨至200吨,种植总面积有100余亩。工人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多的时候有10至20人。
近年来,在东山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苹果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府通过提供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助力,推动苹果种植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如今,苹果已成为东山镇的特色优势产业,不仅解决了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东山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曾彦兵]:目前东山镇全镇种植高寒山区苹果500余亩,年产值可达300余万元,年可解决用工2000余人次。
东山镇:300余亩佛手瓜变身致富“小金瓜”
时下,东山镇的300余亩佛手瓜种植基地迎来丰收,一排排藤架郁郁葱葱,硕果累累的佛手瓜挂满枝头,随风摇曳,煞是喜人。
佛手瓜,又名丰收瓜、洋丝瓜,因其果实形似佛手而得名。这种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口感脆嫩,深受消费者喜爱。其适应性强、产量高、耐储存等特点,也让佛手瓜成为农户增收的高效作物。
走进东山镇的佛手瓜种植基地,只见藤蔓交织成绿色“天幕”,一个个饱满的佛手瓜垂挂其间。工人们穿梭在瓜架下,忙碌地采摘成熟果实,并细心疏剪过密枝叶,确保通风透光。
[东山镇舍木村委会小横山村村民罗卫平]:我们在这里采摘有三个月了,每月能挣3000余元,每天能摘1吨多。
佛手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东山镇的农业产业结构,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就近就业。据基地负责人牛斌介绍,佛手瓜从7月陆续挂果,可持续采收至12月,亩产量达10吨左右,预计产值500余万元。同时,采摘、修枝等环节也需要不少工人投入工作。
[旭晨农业佛手瓜种植基地负责人牛斌]:今年种了300余亩,现在正是丰产期,每天要请15、16个周边农户帮忙采摘,一天能摘10吨左右,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
近年来,东山镇立足资源优势,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在巩固传统农业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佛手瓜、苹果种植作为新兴产业,与万寿菊、雪莲果等特色作物形成互补,共同构建起“长短结合、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总编/杨锐
责编/张云龙
值班编辑/孔德云
记者/杨旋李婕殚
编排/朱海楠至德投资
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