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通胀和美国债务膨胀策略大赢家,美国政府正寄希望于AI的生产率奇迹将带来更低通胀、更高增长和下降的债务水平。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最新预测显示,若AI推动美国年度生产率增长超出预期0.5个百分点,美国债务占GDP比重将在113%左右趋于平稳,而非目前的2055年飙升至156%的基准预测。
然而,这种乐观预期面临三重挑战:历史显示创新对生产率的影响难以预测,企业采用创新的程度参差不齐,以及AI可能引发大规模就业替代。
就业冲击风险引发社会动荡担忧悲观派目前普遍担心,AI将在短期内带来巨大的就业替代冲击。
摩根大通目前预测认为,到2034年AI可能替代美国一半的工作岗位策略大赢家,这一冲击速度远超历史上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的影响。历史上,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分别用了61年、32年和15年才对生产率产生可辨识的影响。
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等历史性变革虽然也带来大规模劳动力替代,但其冲击展开相对缓慢,且政府推出了普及教育和福利国家等重大政策改革予以应对。
目前白宫尚未显示出准备一套前瞻性合理产业和社会政策来抵消人力成本的迹象。届时AI可能引发政治和社会冲突,从而削弱增长并破坏财政改革。
历史经验警示创新影响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AI对美国生产率的提升也存在疑问。
布鲁金斯学会数据显示,美国年度生产率增长表现极不稳定:1995年至2005年间,受数字化推动,生产率年增长率约为3%。但2005年至2022年间仅为1.5%,1973年至1995年间同样处于低位。
诺贝尔奖得主Robert Solow曾在1987年感叹,计算机"无处不在",但在生产率统计中却难觅踪影。这一现象凸显了技术创新转化为实际生产率提升的复杂性和滞后性。
尽管存在上述担忧,乐观派也提出了有力反驳。近年来生产率数据低迷意味着该指标的适度改善就可能显著改变统计结果。摩根大通预计到2034年AI将"仅"推动增长约10%,而高盛和普华永道分别预期15%和20%的增幅。
麦肯锡最新研究显示,决定国家是否增长的关键在于少数大型有影响力的企业是否拥抱创新策略大赢家,而非平均水平。这表明企业间创新采用的不均衡可能并非灾难。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